全国

[切换城市]

 

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驱动车网互动技术加速商业化

   日期:2022-09-23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15    评论:0    

  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透明市场研究”(TMR)日前做出最新预测,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普及,车网互动(V2G)技术正在抢占新一轮竞争风口,预计到2031年,该技术的市场价值有望从2021年的几十亿美元飙升至百亿美元。


  据了解,V2G技术目前尚处早期阶段,但其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电网供电损耗和压力,还为电动汽车谋求了一条盈利渠道。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推出V2G技术兼容汽车,并认为V2G系统未来将成为“通用技术”,有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竞争新维度。


  市场价值将超百亿美元


  TMR指出,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V2G技术也将得到大规模改进和升级,到2031年,全球V2G技术市场价值将从去年的27.8亿美元飙升至127.5亿美元。


  据了解,通过V2G技术,电动汽车可以变成一个大型移动电源,即当电动汽车不运行时,可以将剩余电量传递给电网,车主从而可以赚取一定的利益。此外,车主还可以根据各地用电峰谷时段的不同,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段供电,从而赚取差价。


  全球来看,目前V2G技术还是以试点为主。以英国市场为例,该国是欧洲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有17个V2G试点项目总计1700多个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高,其能够提供的潜在储能容量完全可以满足峰值用电负荷。


  此外,在英国电力市场,很多V2G试点既可以参与现货市场,用户可以通过电价差距套利,也可以参与辅助服务,比如参与调频调峰。英国电网公司也在探索如何利用V2G缓解系统堵塞,包括输配电网网络电压过大、过载等问题。


  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减排


  行业机构BNEF指出,V2G既有助于平衡电网,还可以降电动汽车的充电成本,同时还有助于碳减排,预计2020年-2040年期间,V2G实现规模化应用可以减少11%-19%的排放量。


  根据美国电力研究院的研究,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V2G技术就可以对电网年收益产生高达10亿美元的影响,如果该州一半电动汽车具有V2G功能,通过提高电网效率该州每年可节省3900万美元。


  与单独的传统充电相比,通过V2G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仔细充电和放电还可以优化电池,电池健康状况可以在一年内提高8.6%-12.3%,这种规模的改进可以避免电池退化,相当于多使用一年。


  长期来看,大规模使用V2G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对可生能源的消纳,并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还能降低燃料费用和电力系统升级改造费用,进而拉低系统成本。


  商业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不过,V2G技术的实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该技术需要令汽车、充电桩、电网形成一种友好互动,从而可以在峰谷交替的用电体系下,实现充电到放电的自然流转。另一方面,V2G系统的建设并不容易,如何减少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同时还能对车辆、充电桩等设施进行高效管理和优化控制,也是很大难题。


  “电池容量衰减、高昂的电池更换和V2G充电站成本,将制约V2G发展。未来5年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存在很大困难。”米思易坦言,“受质保条款等因素限制,每年大概有750千瓦时的电力可以参与V2G,相当于一天2千瓦时,这远远不够激励用户。频繁参与充放电是否会加速电池容量衰减目前还没有定论,但这确实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此外,电池、V2G和充电桩的整体成本仍然比较高。据BNEF估测,英国V2G的投资回报率大概在10年以上,短期来看参与方少、竞争不激烈等,都会拖累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设计方面,目前电力市场不大适合V2G的大规模实施,比如对一些储能项目存在容量方面的限制、参与方主体资格限制等。


  汽车智能化是下一轮竞争点


  美国贝恩咨询公司预计,电动汽车将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重塑汽车和出行领域,到2030年,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利润将增长到135亿欧元。未来,家庭和工作充电的最大利润可能与下一代智能能源服务相关联,因此了解不同充电场合的需求差异至关重要。


  BNEF智能出行分析师吕京弘表示:“如果实现电气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的焦点之一就是智能化。”


  目前,智能化的驾驶体验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卖点,这使得车企通过搭载一些更加高级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去实现高阶驾驶功能,新入局的车企势必需要在V2G等智能化技术领域大下功夫,才能抢占先机。这些智能化的体验,不仅会成为新的销售卖点,甚至可能是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刚性需求,传统车企未来面对的智能化领域竞争者将不仅仅是新造车企业,还将包括擅长智能化体验设计的企业,比如智能手机企业、互联网公司,甚至是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或技术初创企业。(记者 王林)


  转自:中国能源报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