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稳“有色”,国家再出手!

   日期:2021-08-09     来源:新华社    浏览:14    评论:0    

  7月2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网上公开竞价销售方式,向市场投放第二批国家储备物资17万吨,包括铜3万吨、铝9万吨、锌5万吨。这次竞价企业积极参与,成交情况良好。


  无处不在看“有色”


  今年以来,由于海外流动性充裕、疫情导致全球供需错配,有色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价格大幅上涨冲击了企业的成本,严重影响了部分终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铜是最重要原材料之一;一条拉链、一颗纽扣,小到手机笔记本,大到汽车飞机,铝材不可或缺;在有色金属消费中仅次于铜铝的锌,从玻璃、印染到陶瓷,无处不在。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智聪说,有色金属短期暴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通胀交易”,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国接连推出宽松货币政策,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通过持有大宗商品来对抗通胀;二是疫情引起大宗商品短期内“供需错配”,叠加海运费上升造成局部原材料紧张,海外疫情控制程度有限,短期内供给减少,中国疫情控制到位,消费先于供给出现恢复。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国际性传导,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为保供稳市,国家储备果断出手。


  精准投放保“中小”


  此次国家抛储的一大特点,就是严格把关企业准入条件,确保下游终端用户基本需求。


  粮食和储备局对竞买人资格有严格要求,除从事铜铝锌加工制造的相关企业外,其余企业均无法参与竞标。一方面可以确保货物直达终端生产者,避免市场出现投机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大幅缓解下游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购成本高企不下局面,扩大市场有效供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司司长徐高鹏说,此次储备投放定向面向加工制造企业,尽可能排除贸易商等中间环节,禁止囤积居奇,让实体企业更有“获得感”;采用网络公开竞价,并在规则上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广大中小加工制造业企业充分参与,为其提供补充库存机会窗口,切实缓解生产经营压力。


  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产业服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季先飞说,以铜为例,竞买人要求应为从事铜加工制造业的相关企业,且购得货物及时用于生产,不得倒卖、囤积居奇,并接受监督检查。这排除了贸易商接货的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加工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铝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广飞说,两次抛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行业供需矛盾。而从年内来看,随着三季度传统消费淡季临近,叠加抛储和行业有效供给逐步恢复,市场供需矛盾预计将显著改观。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市场投机氛围,引导价格向基本面合理回归;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国家保供稳价的政策目标,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稳定市场看“家底”


  随着首批投放铜铝锌出库接近尾声,以及第二批投放陆续出库,预计部分地区供应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对缓解暑期限电、河南受灾等供给端影响发挥积极作用。


  据介绍,在国家不断强化大宗商品供需双向调节的背景下,粮食和储备局首批铜铝锌抛储落地,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涨价预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价格向供需均衡水平回归。首次抛储时,成交价格比当日市场价格低3%至9%。


  李智聪说,国家储备连续投放,使加工企业心里有了底。“随着第一批投放铜提货,上海地区的铜库存也出现了近期少见的回升,广大企业同仁要相信国家控制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决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有信心沉着冷静地做好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竞拍货物分布广泛,且临近国内主要消费地,国内主要消费辐射地几乎全部覆盖。在保证下游终端用户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粮食和储备局根据各地区消费能力的差异进行货物合理分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抛储物资投放市场的精准度。


  季先飞说,以铜为例,国储抛储分布区域较多,通过释放多地货源,满足不同地域铜的需求,可以降低货源的运输成本;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抛储量,显示粮食和储备局货源充足,能够满足未来的抛储需要。根据粮食和储备局公开资料,粮食和储备局铜库存的最早入库日期是1986年,这就说明粮食和储备局家底丰厚,多年以来累积库存较多。


  “经过多年建设,当前国家储备物资家底充足,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徐高鹏说。


  转自:新华社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