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21中国自然指数”显示,中国在化学领域贡献份额全球最高,在自然指数其他三个学科领域仅次于美国。2020年,中国的贡献份额更多地集中在化学领域,美国则更集中于生命科学。
自然指数是显示机构科研表现的一个指标。论文数(Count)和贡献份额(Share)这两个用于自然指数排列的指标,依据的是某个机构或国家/地区在82本自然科学期刊上的论文产出。
自然指数2015年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了中国如何在高质量研究产出方面与美国缩小差距。2015年,中国的贡献份额(Share,自然指数的关键指标)为美国的37%;到2020年已增至69%。在自然指数所追踪的全部四大学科中,中国2018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份额已超过了美国,在除生命科学之外的地球及环境科学和物理学这两个领域接近于美国。
根据贡献份额,增刊还显示了2020年中国科研产出最高的十个地区,以及每个地区表现最强劲的研究机构。这十个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浙江、安徽、山东、天津和香港。显然,中国高产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增刊列出了中国50强研究机构。其中前十位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
增刊显示,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是中国在自然指数中最主要的五个科研合作伙伴。然而,中美科研合作在2020年降为零增长,2015-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则在10%以上。但中国与其他四个科研合作伙伴的合作仍快速增长。
此外,增刊还引用了对自然指数100强研究机构的50万名学者所做的分析,该分析显示,中国自2014年已实现科学人才的净流入,逆转了过去40年的趋势。截至2021年3月,中国大学过去三年有超过10%的学者从国外而来,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3.7%)的近3倍。(孟妮)
转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