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发布的2021年进出口数据显示,面对尚未消散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我国制造业和外贸进出口业务展现出了强劲韧性,年出口大涨21%。其中,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合计增长了13.2%。但是,今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手机和家用电器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0.6%和7.9%。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疫情对相关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但行业创新的支撑动力仍在持续。
“宅生活”带火“宅经济”
“宅经济”是指所有足不出户就可以产生的消费,包括电子商务、家用电器、影音娱乐等行业。随着“宅生活”带火了“宅经济”,一批新业态迎来爆发式增长。为了顺应这一潮流,很多国产品牌也在不遗余力地创新升级。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宅家”电子产品包括耳机、投影仪、游戏机、平板电脑、充电器、VR眼镜等。而在海外市场,“宅经济”产品同样盛行,占据销量榜单高位的是投影仪、游戏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宅经济”产品、钢材、汽车等出口表现亮眼,成为拉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国际商会表示,综合来看,“宅经济”为家电出口注入了活力,厨电电器、影音娱乐以及移动空调等免安装类产品更受青睐。例如,冰箱、冰柜、微波炉在此期间的刚需特征凸显,小家电市场销售也十分火爆;家庭影音娱乐需求增多支撑了LCDTV出口增长;部分地区的管控也催生了更多因住房调整而出现的新增需求,对空调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支撑。正所谓危中有机,“宅经济”给一些家电细分品类也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外贸发展韧性十足
随着疫情常态化及户外出行复苏乏力,家电需求轮转趋势并不明显。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出口冰箱427万台,同比下降12.8%;1—2月累计出口972万台,同比下降10.9%。2月中国出口洗衣机147万台,同比下降15.1%;1—2月累计出口331万台,同比下降13.4%。
对于下降原因,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3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一是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全球供应链瓶颈尚未缓解,芯片等重要原材料短缺持续困扰外贸企业。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二是海外逐步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居民居家时间减少,部分“宅经济”产品需求相应减少。三是近期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经贸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海外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
束珏婷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足。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增长13.6%,基本实现了“开门稳”。在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外贸运行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
创新助推全球布局
去年以来,众多国内家电企业进行了扩产,并在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发力,进一步巩固了产业地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用电器分会秘书长周南表示,家电既是耐用消费品,也是刚需产品,有很强的抗市场波动能力。整体来看,企业的产能布局更加主动,扩大了中国家电在全球的布局和影响力。
此外,随着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外贸发展迎来新机遇。北京海关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北京海关共向63家企业签发356份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货值1.99亿元。广西北海海关表示,今年1—2月,北海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4%,较2020年同期增长87.8%,实现了2022年外贸“开门红”,其中对RCEP各成员国共进出口12.8亿元,同比增长77%。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预计,随着国内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还是倾向于将高附加值的生产放在本土。乐观预计,2022年一季度家电出口额有所下滑,二季度降幅有所扩大,全年有望争取与2021年持平。
转自:中国商报